文死谏,武死战
2020-02-16 07:37:03
  • 0
  • 0
  • 14
  • 0

谏(jiàn):本意是指向帝王陈述各种可能的选择并提出其中最佳者,引申义是在帝王做出错误选择时直言规劝。文官谋士智囊国师管这个。

哄着帝王开心的文官武将咱就不说了,只说有能力做事的。这种人遇到事有三个选择。第一个,看形式不好就不说了;第二个,我说了,你不当回事,我就不再说了,反正我该做的都做了;第三个,我说了,你不当回事,我就不停地找你,拦你的车,闯你的宫,这就是死谏的打法了。走到第三步,就有点豁出去的意思,占着这个位置我就要说,嫌我烦,你就把我撤了。

文死谏的代表,历史上公认的是唐太宗时期的魏征。有一次,魏征把李世民气的不得了。李世民回到后宫,气愤难平,对着空气大骂:“早晚有一天,我要砍了你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一看有事,就问李世民:“哪个乡巴佬?”李世民说:“还能有谁?魏征这个混蛋,居然在朝堂之上当着那么多大臣的面羞辱我。”长孙皇后闻言,没说什么,回去换上正式的皇后礼服,再转回来,向唐太宗行大礼。唐太宗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一下子愣住了。长孙皇后说:“自古以来,就没有人敢向魏征这样进谏,说明您是第一个明主,历史上的帝王都不如你,我大唐必将繁荣。”李世民懂道理,也就不生气了。魏征死后,唐太宗非常悲痛,留下了千古名句:“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其实后面还有一句:“今魏征猝逝,遂失一镜矣!”

魏征,历史少有,不具有普遍性。大部分文官,还是我说的第二种:“该做的都做了,听不听是你的事。”太平时期,这也说得过去。毕竟和不做事的、不说话的,甚至溜须拍马的比,算好的了。但是一旦遇上大的灾难,不死谏就说不过去了,毕竟你在那个位置上,责任是逃不掉的。

道理说完,就结束文章。其实,文章要精彩,是要写下去的,历史联系现实,理论联系实际,热点拿过来,当当当地这么一解释,读者说:“哦...”我不这么做,读者能看懂,觉得有道理,麻烦您接着往下写吧,热闹是你们的,我什么都没有。


2020年2月16日写于广汉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