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尾闾,顶头悬
2018-01-23 10:40:50
  • 0
  • 0
  • 18
  • 0

      周日是太极拳散学典礼,大家就各自回家练习去了。想对新来的师弟、师妹聊几句“要领”一类的东西,免得春天开学,太极拳练成了太极操,着倒是熟了,太极拳没了。

      今天说一个要领,顶头悬。

      据说一代宗师杨澄甫曾说过“不懂顶头悬,白练三十年”。只是据说,我没考证,大概是那个意思吧。“顶头悬”出自《十三势行功歌诀》:“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神贯顶、顶头悬,其实是个结果,练到那层就有感觉了。但是练不到那个层次的怎么办呢?武禹襄在《打手要言》中说:“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所谓‘尾闾正中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也。”虚领顶劲,气沉丹田,这就降了一级。这一级有了“气”就很好理解,没“气”还是不成。那么就再降一级,要求身形对拉拔长,以胯为界线,下面往下沉,上面往上顶。为了怕出现硬顶的情况,最常见的教法是告诉初学者,想象着头顶有个绳子,拽着头发。这个办法很多门派都在用,是一个很有效的教学法。

      今天说的是另外一个练法,原来属于师徒之间口口相传的。现如今,很多东西都公开了,本来练太极拳的人就少,再不说只怕以后没地方说了。

      首先得知道尾闾在哪儿。尾闾就是脊椎最后的那节。

      练气功的都知道尾闾,那是三关的第一关。当丹田气满,就会冲击尾闾,过了此关之后,气沿着后背督脉慢慢往上爬,下一关是夹脊,就是两个后背肩胛骨中间。再往上就是玉枕,就是我们睡觉脑袋枕着枕头的那个地方。气过玉枕的时候,如果受到惊吓,就要出事。练静气功的有这个问题,练太极拳不存在这个危险。说点儿这些东西,只是告诉你尾闾对练内家拳、练气功的都是很重要的。

      知道了尾闾在哪,咱就可以练习了。我们从起势前的站姿入手。调身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两种想象。第一种:想象人和猴子一样有一条尾巴,这个尾巴就接在脊椎骨的末端,接在尾闾上。想象这个尾巴往前卷,接到肚脐上。这个过程就是尾闾内卷,内卷的同时,松会阴穴。

      第二种,臀部竖直往下溜,溜臀,想象两个胯尖向两边走,胯开一缝,尾闾往前钩,松小腹。比较形象的比喻是给小孩包三角形的尿布,左边一折,右边一折,从后面往前一兜,就最后一下那个意思。

      当你静静地、放松地练习这个动作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身体会有轻微的动,后背会拔起,两肩会下溜,头顶会顶起,下巴会自然微收。这就完成了顶头悬的身形的调整,人也很舒服。

      不管是想象着头上有根绳子吊起,还是收尾闾的方法,对初学者来说,起势之前还好说,一动起来,那就全给你忘了。动作不熟,想着脚往哪儿走,手要去哪儿,这招后面接的是啥。

      简单说,太极拳练的是两个部分,第一个是静极生动,第二个是动中求静。起势前调身、调心要做的久一些,调好之后最好能多静一会,不要急匆匆地就开打。一旦打起拳来,就是动中求静,能不能在运动中保持起势前的身体感觉(要领)是很重要的,或者说练拳练的就是这个东西。

      看看李雅轩的拳论:

      拳论一:在初练功时,一定要按规矩,每练必须顶起头来,拔起背来,蹋下肩去,垂下肘去,周身布满意思,五指贯上意思,气势充满布匀,日子久了,就可打下基础,李香远就这样练出来的。

      拳论二:练太极拳的功夫,在预备势时,就一定要使身心稳静下来,真稳静下来之后再行出动。尤须注意的,是在动的时候,更要保持其稳静,不要将稳静的情形分散了,这更是最重要的一回事。切记切记。

      上面是两段拳论,可以指导实践。我的感觉是练拳一次最好不要少于20分钟,20分钟是个分水岭,包括气功在内也讲究一次不少于20分钟,有些感觉过了20分钟就会出现,不到20分钟就没有。动作学的少,不够20分钟怎么办?或者家里客厅地方不够大,打不开怎么办。其实有些动作可以单练,搂膝拗步、倒撵猴算是一个组合,不论个数,打过去退回来。还有云手也是可以单练的,横着移就是了。最好把时间凑够。

      上面是一些个人的看法,供内部交流,不当之处多批评。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