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17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结束了。决赛的当天我写了一篇短文,发在了微信公众号上。我把文章转过来,再增加几张图片,把我参赛的视频也放上来。
2017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的30强的决赛正在进行。我无缘参加,但还是很满意。
参加了一次比赛,开拓了眼界,更重要的是交了不少的朋友。
倒也不是空手而归,还是拿到了一个三等奖。这次比赛,56个代表队的183名选手参赛。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一二等奖的选手现在正在比赛呢)。三等奖45名。

民航系统是第一次参赛,没经验,估计明年成绩能好一些。不过也难说,56个代表队,只有30个决赛名额(一二等奖),不够分的。能有三等奖也算可以了。
决赛现场很震撼。广州搞的真不错,要是放在央视直播就好了,至少受众多一些。
我一直认为,科普讲解要百花齐放,各种风格都要有。大学和科研院所应该成为科普的一只重要的力量。中小学生对科学家还是很崇拜的,这是博物馆讲解员不具备的影响力。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人有自己的讲话风格,他们更偏重于演讲和报告,和科普讲解还不是一回事,让他们改变多年养成的习惯,怕是很难。
我看了前三年的比赛录像,发现科普讲解大赛在向好的方面发展。头两届更像是配乐诗朗诵。第三届好了很多。这次大赛是第四届,很多选手讲解的时候不使用背景音乐,这是一个进步。
我把我参加半决赛的参赛视频放在这里。准备的太仓促了,一直忙着上课,只有利用业余时间准备。下午比赛,上午才把参赛自选题目的文字稿确定下来。随机选择的20个题目只是过了一下,全靠临场发挥。好在抽到的是《空间站》,没抽到无话可说的题目。就这样,2分钟的讲解,讲了一分钟之后没啥磕唠,就开始天马行空地讲了,也是以前琢磨过的事情,有感而发。

半决赛我是45号,45岁的人抽到的出场顺序是45号,这是天意啊。虽然是奔五的人,但是离退休还早,还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下半年我要计划一下后面的十几年干点什么,首先要有意义,没意义的事还是少做的好。
比赛视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