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科技
  • (16)

物理学家称我们的现实世界可能只是两个相互作用的世界的一半

联合量子研究所研究员Victor Galitski和研究生Alireza Parhizkar在《物理评论研究》发表论文,他们研究了一种富有想象力的可能性,即我们的现实世界只是两个互动世界的一半。 他们的数学模型可能为研究现实的基本方面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包括为什么我们的宇宙会以这样的方式膨胀,以及这与量子力学中允许的最微小的长度有什么关系。这些话题对于理解我们的宇宙至关重要,也是现代物理学伟大谜团之一的一部分。 这两位科学家在研...

  • 198
  • 0
  • 3
  • 0
2022.05.15 09:18

斯坦福大学2018年AI指数报告摘要

近日,斯坦福百年研究(AI100)发布了最新的全球“人工智能指数”(AI Index)报告。这份报告从学术、工业、开源、政府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并且记录了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理解等领域的技术进展。AI研究论文发布地域分布:欧洲、亚洲领跑今年的AI Index报告发现,人工智能领域的商业化及研究工作,以及其积累的资金正在全球范围内迎来一轮大爆发。在地域分布上,欧洲和亚洲尤为高度集中,其中中国、日本和韩国在人...

  • 270
  • 0
  • 11
  • 0
2018.12.17 13:22

在东北,各种移动互联网产品都在后退

【前言】过节期间看到一篇文章,叫《逐渐消失的东北互联网:回到家乡,才是到达笼子之外》。写的很真实,转过来给大家看看。文章出自《钛媒体》,网易和新浪都有转载。看正文吧: 传说中,中国的互联网写作中有个独特的体裁,叫做“过年回家体”。 这类文章里普遍会充斥一些“残酷”“逃离”之类的词,显得非常之高大上。本文也是回到东北老家这几天的所见所感,但显然没有那么充沛的家国情怀,也无意感慨和刺痛什么地域问题,只是说一...

  • 540
  • 0
  • 16
  • 0
2018.02.24 10:03

业余研究者研究不了大课题

我遇到过一些业余研究者,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都有。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值得我们去研究。有些是职业要求,拿这份工资就是干这个事儿的,他们不算业余,不在本文谈论之列。那些不拿钱还要研究的人可以分几类,第一类是爱好,就是喜欢那个东西;第二类是遇到事儿了,最常见的就是小孩教育方面;第三类是精神病,他们相信他们要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重重的一笔。因为写博客的缘故,我遇到的精神病比一般人多一些。这个话题我分几篇文章...

  • 696
  • 0
  • 29
  • 0
2017.08.25 06:46

孙海东在科普讲解大赛上的参赛视频

【前言】2017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结束了。决赛的当天我写了一篇短文,发在了微信公众号上。我把文章转过来,再增加几张图片,把我参赛的视频也放上来。2017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的30强的决赛正在进行。我无缘参加,但还是很满意。参加了一次比赛,开拓了眼界,更重要的是交了不少的朋友。倒也不是空手而归,还是拿到了一个三等奖。这次比赛,56个代表队的183名选手参赛。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一二等奖的选手现在正在比赛呢)。三...

  • 323
  • 0
  • 24
  • 0
2017.06.13 07:30

我们为什么要探索宇宙

【前言】在2017全国科普讲解大赛的半决赛的随机答题部分,我抽到了《空间站》,最后一分钟谈到了NASA的回信。肖同学说我没讲完,那封到底是怎么说的。我把文章转载在这里。我参赛的视频,下篇文章单独发。 2017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随机题目1970年,赞比亚修女 Mary Jucunda 给 Ernst Stuhlinger 博士写了一封信,他因在火星之旅工程中的原创性研究,成为 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Marshall 太空航行中心的科学副总监。信中,Mary Jucu...

  • 227
  • 0
  • 28
  • 0
2017.06.10 14:29

我去参加科普比赛,请你投票给我

过几天我要去广州参赛,参加的是2017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 大学老师的讲课风格和博物馆、科学馆的科普讲解不是一个路数,多年的教学工作养成的风格是没法改了。不过支持科普是全民都该做的事情。2015年我去中国数字科技馆的网站上做了公民科学素质的测试题,还行: 参加测试的人是什么情况呢?看下图: 不是很乐观,要知道能找到中国数字科技馆的网站的人,愿意测试的人按理说都是对科学感兴趣的。对科学感兴趣的人很多,不过问题...

  • 726
  • 0
  • 59
  • 0
2017.06.01 20:47

中青报:14.63%青年科研人员考虑出国深造

《中国青年报》2017年5月31日 03 版刊出文章:《14.63%青年科研人员考虑出国深造—— 科研人员“跳槽”海外有了新苗头?》全文如下: 清华大学教授颜宁“跳槽”普林斯顿大学一事在国内掀起不小的波澜。在5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协一位负责人谈及此事时称,随着中国科技发展,国外高校到国内“挖”人或许不再是个案,这类海外任职的事也有可能成为一个常态。 在我国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中国青年报社联合中...

  • 398
  • 2
  • 8
  • 0
2017.05.31 11:10

2 机器人写的现代诗,看着眼熟啊

我在以前的文章发过机器人写的两首旧体诗,写的不错,挺唬人的。我把机器人写的两首诗和人写的两首诗放在一起,让大家挑,很多人都会挑错。这个结果有些人觉得有趣,有些人觉得震撼,和考虑问题的视角有关。机器人也写现代诗,写的也很好。下面这首诗来自微软的聊天机器人小冰:向着城市的灯守着我 咬破了冷静的思想小冰依然隐在城市的鸡叫只是凄冷的落花将要现出一个新的世界啊有诗歌的人儿的时候向着城市的灯守着我咬破了冷静的...

  • 2642
  • 6
  • 13
  • 0
2017.05.27 09:01

2 中国石油大学陈光进:“可燃冰”有可能是上帝设置的一个陷阱

【前言】“可燃冰”火了。上至中共中央、国务院对试采成功发贺电,下到民间诗人以“可燃冰”为题目创作诗歌,主流媒体的赞扬文章也是这几天的主流。我关注可燃冰的时间有点早。我是个好奇的人,新能源是热点,不可能不关注。因为下个月要去广州参加全国科普讲解大赛,所以前段时间花了一些时间查了不少资料。大赛列出了20个随机题目,其中就有可燃冰。 2017全国科普讲解大赛随机题目“可燃冰”的比赛用图片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2007年中...

  • 28587
  • 3
  • 253
  • 0
2017.05.20 0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