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悲惨世界,开篇,婴儿般的睡眠
2020-04-13 10:46:36
  • 0
  • 0
  • 7
  • 0

  想起一部世界名著,叫《悲惨世界》。怎么想起的呢?是在群里谈儿童歌曲的时候想起的。

  雨果的创作时间长达60多年,而且写出来的都是精品,《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都是中国读者熟知的。文学家、艺术家都希望自己的创作高峰能够维持很长时间,谁也不想自己昙花一现,成为一颗流星,一闪就消失了。当然,也不能像郭德纲说的那样:“四个说相声的对着骂街,你把那三个熬死了,你就是艺术家;你活到100岁,你就是老艺术家。”这也不对,活得久像话嘛,你得有作品。

  雨果的创作为什么能够持续那么久呢?因为他是作家。陈希我,一个我没看过他的作品的作家,他说过一句话,我觉得有道理,他说:“伟大的作家都是上帝的私生子”。好的作家,都和上帝走的有点近。唐家三少很高产,算作家吗?不算,虽然他靠码字在北京买了房,很成功,很“励志”,但他不算,因为他和上帝不是越走越近,不过也谈不上渐行渐远。唐家三少有自知之明,从来不说自己是作家。有些“作家”,一开始就是奔着撒旦去的,和撒旦亲热的很呢,他们的创作量很大,只是他写的,自己都不信。他们写小说的目的,就是尽快不写小说,改写发言稿,再尽快,让别人给自己写发言稿。

  雨果被称为人类的良心,他去世的时候,法国为他举行了国葬,葬礼的盛况是任何君王不可比的。原来写过一篇旧文,提到过雨果的葬礼,点一下链接就可以看这篇旧文了:“有些人必将不朽,必将与日月同光”。有良心的人,从来不缺创作源泉,也不缺精品。

  说回《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这部书,雨果是1828年(清道光八年)开始构思的,到1845年才开始动笔,1861年(咸丰十一年)完稿出版。从构思到动笔,间隔了17年;从动笔到出版,间隔了16年。两段加起来超过三十多年,很长吧。如果从创作动机开始算,还得长。引发雨果创作动机的一件事,出自1801年,雨果是1802年出生的。有看官好像蒙了,其实很简单,作家二月河写清朝皇帝系列,引发他创作动机的可能是他出生一百年以前的事。

  1801年的一件什么事呢?有一个名叫比埃尔·莫的穷苦农民,因为饥饿偷了一块面包,被判了五年苦役,刑满释放以后,他持黄色身份证找活儿干,结果处处碰壁。

  《悲惨世界》比较令人震撼的片段,有芳汀、珂赛特的故事,我小时候听这段故事,眼泪噼里啪啦直流。还有一个片段,已经是市长的冉阿让在怀疑他的沙威面前扛起了压住割风老汉的马车。这两段,我小时候都能理解。

  再好的小说,总要有一个开始。这部小说开始的部分,写了一位主教,为什么这么开篇?我是岁数大了,才理解了。

  一会儿,我把小说的两个章节贴在后面,重点的部分,我加上了颜色。

  贴之前,咱先说其中的一个描写,关于这位主教的,关于这位主教睡眠的。“此时此刻,万籁俱寂,给这圣贤可敬的睡容增添了一种说不出来的庄严,并以一种崇高安详的光环,罩住了这头白发和闭着的眼睛,罩住这张唯有期望唯有信赖的面孔,罩住了这老人的头和这孩子一般的睡眠。”(李玉民译本)

  作为一个成年人,如果在你熟睡的时候,能拥有婴儿一般的甜美笑容,哪怕只有片刻,也是美好的。这条,作为一个标准吧,我可以用来检验我自己。

  下面我附上小说的几个章节,家里有《悲惨世界》藏书的,有空可以再读一下这部名著。书藏着不看,对不起先贤啊,这点,我要检讨。

-----

第二卷 沉沦 11 他干的事

  冉阿让张耳细听。绝没有一点声响。

  他推门。

  他用指尖推着,轻轻地、缓缓地、正象一只胆怯心细、想要进门的猫。

  门被推以后,静悄悄地移动了几乎不能察觉的那么一点点,缝也稍微宽了一丝。

  他等待了一会,再推,这次使力比较大。

  门悄然逐渐开大了。现在那条缝已能容他身体过去。但是门旁有一张小桌子,那角度堵住了路,妨碍他通过门缝。

  冉阿让知道那种困难。无论如何,他非得把门推得更开一些不可。

  他打定主意,再推,比先头两次更使劲一些。这一次,却有个门臼,由于润滑油干了,在黑暗里突然发出一种嘶哑延续的声音。

  冉阿让大吃一惊。在他耳里门臼的响声就和末日审判的号角那样洪亮骇人。

  在开始行动的那一刹那间,由于幻想的扩大,他几乎认为那个门臼活起来了,并且具有一种非常的活力,就象一头狂叫的狗要向全家告警,要叫醒那些睡着的人。

  他停下来,浑身哆嗦,不知所措,他原是踮着脚尖走路,现在连脚跟也落地了。他听见他的动脉在两边太阳穴里象两个铁锤那样敲打着,胸中出来的气也好象来自山洞的风声。他认为那个发怒的门臼所发出的那种震耳欲聋的声响,如果不是天崩地裂似的把全家惊醒,那是不可能的。他推的那扇门已有所警惕,并且已经叫喊;那个老人就要起来了,两个老姑娘也要大叫了,还有旁人都会前来搭救;不到一刻钟,满城都会骚乱,警察也会出动。他一下子认为自己完了。

  他立在原处发慌,好象一尊石人,一动也不敢动。

  几分钟过去了。门大大地开着。他冒险把那房间瞧了一遍。丝毫没有动静,他伸出耳朵听,整所房子里没有一点声音。

  那个锈门臼的响声并不曾惊醒任何人。

  这第一次的危险已经过了,但是他心里仍旧惊恐难受。不过他并不后退。即使是在他以为一切没有希望时,他也没有后退。他心里只想到要干就得赶快。他向前一步,便跨进了那房间。

  那房间是完全寂静的。这儿那儿,他看见一些模糊紊乱的形体,如果在白天便看得出来,那只是桌上一些零乱的纸张、展开的表册、圆凳上堆着的书本、一把堆着衣服的安乐椅、一把祈祷椅,可是在这时,这些东西却一齐变为黑黝黝的空穴和迷蒙难辨的地域。冉阿让仍朝前走,谨慎小心,唯恐撞了家具。

  他听到主教熟睡在那房间的尽头,发出均匀安静的呼吸。

  他忽然停下来。他已到了床边。他自己并没有料到会那样快就到了主教的床边。

  上天有时会在适当时刻使万物的景象和人的行动发生巧妙的配合,从而产生出深刻的效果,仿佛有意要我们多多思考似的。大致在半个钟点以前,就已有一大片乌云遮着天空。正当冉阿让停在床前,那片乌云忽然散开了,好象是故意要那样做似的,一线月光也随即穿过长窗,正正照在主教的那张苍老的脸上。主教正安安稳稳地睡着。他几乎是和衣睡在床上的,因为下阿尔卑斯一带的夜晚很冷,一件棕色的羊毛衫盖住他的胳膊,直到腕边。他的头仰在枕头上,那正是恣意休息的姿态,一只手垂在床外,指上戴着主教的指环,多少功德都是由这只手圆满了的。他的面容隐隐显出满足、乐观和安详的神情。那不仅仅是微笑,还几乎是容光的焕发。他额上反映出灵光,那是我们看不见的。心地正直的人在睡眠中也在景仰那神秘的天空。

  来自天空的一线彩光正射在主教的身上。

  同时他本身也是光明剔透的,因为那片天就在他的心里。

  那片天就是他的信仰。

  正当月光射来重叠(不妨这样说)在他心光上的时候,熟睡着的主教好象是包围在一圈灵光里。那种光却是柔和的,涵容在一种无可言喻的半明半暗的光里。天空的那片月光,地上的这种沉寂,这个了无声息的园子,这个静谧的人家,此时此刻,万籁俱寂,这一切,都使那慈祥老人酣畅的睡眠有着一种说不出的奇妙庄严的神态,并且还以一种端详肃静的圆光环绕着那些白发和那双合着的眼睛,那种充满了希望和赤忱的容颜,老人的面目和赤子的睡眠。

  这个人不自觉的无比尊严几乎可以和神明媲美。冉阿让,他,却待在黑影里,手中拿着他的铁烛钎,立着不动,望着这位全身光亮的老人,有些胆寒。他从来没有见过那样的人。他那种待人的赤忱使他惊骇。一个心怀叵测、濒于犯罪的人在景仰一个睡乡中的至人,精神领域中没有比这更宏伟的场面了。

  他孤零零独自一人,却酣然睡在那样一个陌生人的旁边,他那种卓绝的心怀冉阿让多少也感觉到了,不过他不为所动。

  谁也说不出他的心情,连他自己也说不出。如果我们真要领会,就必须设想一种极端强暴的力和一种极端温和的力的并立。即使是从他的面色上,我们肯定不能分辨出什么来。那只是一副凶顽而又惊骇的面孔。他望着,如是而已。但是他的心境是怎样的呢?那是无从揣测的。不过,他受到了感动,受到了困扰,那是很显明的。但是那种感动究竟属于什么性质的呢?

  他的眼睛没有离开老人。从他的姿势和面容上显露出来的,仅仅是一种奇特的犹豫神情。我们可以说,他正面对着两种关口而踟蹰不前,一种是自绝的关口,一种是自救的关口。

  他仿佛已准备要击碎那头颅或吻那只手。

  过了一会,他缓缓地举起他的左手,直到额边,脱下他的小帽,随后他的手又同样缓缓地落下去。冉阿让重又堕入冥想中了,左手拿着小帽,右手拿着铁钎,头发乱竖在他那粗野的头上。

  尽管他用怎样可怕的目光望着主教,但主教仍安然酣睡。

  月光依稀照着壁炉上的那个耶稣受难像,他仿佛把两只手同时伸向他们两个人,为一个降福,为另一个赦宥。忽然,冉阿让拿起他的小帽,戴在头上,不望那主教,连忙沿着床边,向他从床头可以隐隐望见的那个壁橱走去,他想起那根铁烛钎,好象要撬锁似的,但是钥匙已在那上面,他打开橱,他最先见到的东西,便是那篮银器,他提着那篮银器,大踏步穿过那间屋子,也不管声响了,走到门边,进入祈祷室,推开窗子,拿起木棍,跨过窗台,把银器放进布袋,丢下篮子,穿过园子,老虎似的跳过墙头逃了。

第二卷 沉沦 12 主教工作

    次日破晓,卞福汝主教在他的园中散步。马格洛大娘慌慌张张地向他跑来。

  “我的主教,我的主教,”她喊着说,“大人可知道那只银器篮子在什么地方吗?”

  “知道的。”主教说。

  “耶稣上帝有灵!”她说。“我刚才还说它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主教刚在花坛脚下拾起了那篮子,把它交给马格洛大娘。

  “篮子在这儿。”

  “怎样?”她说。“里面一点东西也没有!那些银器呢?”

  “呀,”主教回答说,“您原来是问银器吗?我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大哉好上帝!给人偷去了!是昨天晚上那个人偷了的!”

  一转瞬间,马格洛大娘已用急躁老太婆的全部敏捷劲儿跑进祈祷室,穿进壁厢,又回到主教那儿。

  主教正弯下腰去,悼惜一株被那篮子压折的秋海棠,那是篮子从花坛落到地下把它压折了的。主教听到马格洛大娘的叫声,又立起立。

  “我的主教,那个人已经走了!银器也偷去了。”

  她一面嚷,眼睛却落在园子的一角上,那儿还看得出越墙的痕迹。墙上的垛子也弄掉了一个。

  “您瞧!他是从那儿逃走的。他跳进了车网巷!呀!可耻的东西!他偷了我们的银器!”

  主教沉默了一会,随后他张开那双严肃的眼睛,柔声向马格洛大娘说:

  “首先,那些银器难道真是我们的吗?”

  马格洛大娘不敢说下去了。又是一阵沉寂。随后,主教继续说:

  “马格洛大娘,我占用那些银器已经很久了。那是属于穷人的。那个人是什么人呢?当然是个穷人了。”

  “耶稣,”马格洛大娘又说,“不是为了我,也不是为了姑娘,我们是没有关系的。但是我是为了我的主教着想。我的主教现在用什么东西盛饭菜呢?”

  主教显出一副惊奇的神气瞧着她。

  “呀!这话怎讲!我们不是有锡器吗?”

  马格洛大娘耸了耸肩。

  “锡器有一股臭气。”

  “那么,铁器也可以。”

  马格洛大娘做出一副怪样子:

  “铁器有一股怪味。”

  “那么,”主教说,“用木器就是了。”

  过了一会,他坐在昨晚冉阿让坐过的那张桌子边用早餐。卞福汝主教一面吃,一面欢欢喜喜地叫他那哑口无言的妹子和叽哩咕噜的马格洛大娘注意,他把一块面包浸在牛奶里,连木匙和木叉也都不用。

  “真想不到!”马格洛大娘一面走来走去,一面自言自语,“招待这样一个人,并且让他睡在自己的旁边!幸而他只偷了一点东西!我的上帝!想想都使人寒毛直竖。”

  正在兄妹俩要离开桌子时,有人敲门。

  “请进。”主教说。

  门开了,一群狠巴巴的陌生人出现在门边。三个人拿着另一个人的衣领。那三个人是警察,另一个就是冉阿让。

  一个警察队长,仿佛是率领那群人的,起先立在门边。他进来,行了个军礼,向主教走去。

  “主教大人……”他说。

  冉阿让先头好象是垂头丧气的,听了这称呼,忽然抬起头来,露出大吃一惊的神气。

  “主教大人,”他低声说,“那么,他不是本堂神甫了……”

  “不准开口!”一个警察说,“这是主教大人。”

  但是卞福汝主教尽他的高年所允许的速度迎上去。

  “呀!您来了!”他望着冉阿让大声说,“我真高兴看见您。怎么!那一对烛台,我也送给您了,那和其余的东西一样,都是银的,您可以变卖二百法郎。您为什么没有把那对烛台和餐具一同带去呢?”

  冉阿让睁圆了眼睛,瞧着那位年高可敬的主教。他的面色,绝没有一种人类文字可以表达得出来。

  “主教大人,”警察队长说,“难道这人说的话是真的吗?我们碰到了他。他走路的样子好象是个想逃跑的人。我们就把他拦下来看看。他拿着这些银器……”

  “他还向你们说过,”主教笑容可掬地岔着说,“这些银器是一个神甫老头儿给他的,他还在他家里宿了一夜。我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你们又把他带回到此地。对吗?你们误会了。”

  “既是这样,”队长说,“我们可以把他放走吗?”

  “当然。”主教回答说。

  警察释放了冉阿让,他向后退了几步。

  “你们真让我走吗?”他说,仿佛是在梦中,字音也几乎没有吐清楚。

  “是的,我们让你走,你耳朵聋了吗?”一个警察说。

  “我的朋友,”主教又说,“您在走之先,不妨把您的那对烛台拿去。”

  他走到壁炉边,拿了那两个银烛台,送给冉阿让。那两个妇人没有说一个字、做一个手势或露一点神气去阻扰主教,她们瞧着他行动。

  冉阿让全身发抖。他机械地接了那两个烛台,不知道怎样才好。

  “现在,”主教说,“您可以放心走了。呀!还有一件事,我的朋友,您再来时,不必走园里。您随时都可以由街上的那扇门进出。白天和夜里,它都只上一个活闩。”

  他转过去朝着那些警察:

  “先生们,你们可以回去了。”

  那些警察走了。

  这时冉阿让象是个要昏倒的人。

  主教走到他身边,低声向他说:

  “不要忘记,永远不要忘记您向我做的保证,您用这钱是为了当个诚实的人。

  冉阿让瞠目结舌,他根本不记得做过什么保证。主教说那些话是一字一字叮嘱的,他又郑重地说:“冉阿让,我的兄弟,您现在已不属于恶的一方,而属于善的一方了。我赎下了您的灵魂,我把您的灵魂从邪恶的念头和自暴自弃的思想中赎出来了,交还给上帝。

------

  接下来的部分,我不忍再转了。冉阿让离开了主教,抢了小杰尔卫的四十个苏。小杰尔卫哭着跑了,冉阿让呆立了很久。然后,他开始拼命去找小杰尔卫,想把抢的钱还给他,可是他找不到。

  冉阿让“双膝忽然一弯,好像有一种无形的威力,用他黑良心的重负一下子将他压垮。他颓然倒在一块大石头上,两个拳头插在头发里,脸埋在双膝之间,他喊道:‘我是一个无赖。’这时,他的心碎了,失声痛哭。十九年来,这是他第一次流泪。


2020年4月13日(复活节),写于广汉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