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在他的专业领域很讲逻辑,而在其他领域就不讲逻辑了
上午方先生问我:“你之前说过准备写一篇,大意是为什么有人在他的专业领域很讲逻辑,而在其他领域就不讲逻辑了,什么时候可以拜读?”观点都是现成的,集合一下写篇短文。
其实这个问题最早不是这样的,我遇到了一个很普遍的情况,在专业人员那儿遇到的。我说的不是一般的专业人员,是在自己的行业里非常优秀的专业人员。我的感觉谈论的话题一旦出了他们谋生的专业,对正规问题的讨论惨不忍睹,看不到科学习惯和起码的逻辑,就好像没读过书一样。造成这样的原因有很多,我逐条说。
第一、我们的教学是应试教学,有没有能力不管,分数是第一位的。有些违背教育目的的所谓的技巧在某些阶段的升学考试上就会变得比思维能力有用了,比如初中(注:这句话是汉语长难句)。就中考来说,思考能力强的学生反而吃亏,最后错过了上升学率高的高中(名牌高中),进而失去了上好大学的机会。社会学家说真正的淘汰出现在初中升高中的节点上,相关文献很多,可以看看。真进入高中以后,有思维能力的学生要领先一些,这是建立在其他因素都一样的基础上。再优秀的学生掉到电脑游戏和早恋的坑里也是麻烦。
第二、科学的逻辑的思维方法的养成阶段在14岁之前形成(有说是15岁的),以后就按照这条路走下去了。即使他在考试做题的时候表现出逻辑性,因为不遵守逻辑做不出题来,那只是应对而已,逻辑、系统的思维方式并没有融合在他的思维里。举个例子,一个外企员工,上班的时候可能穿的干干净净,自己租的房子却是一团糟,上班穿的干净是工作要求,不是本能,不是习惯。当他做了老板,自己说了算的时候,他怎么舒服怎么穿。谈恋爱期间的男孩子总是要注意仪表的,真把老婆娶到手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有人问了,我大学学了很多的方法,知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我逻辑能力没增加吗?增加了。只要给高度重视,有足够的时间慢慢琢磨,大学学的东西用上是没问题的。如果时间紧迫,马上就要做出应对,那就是本能在发挥作用了。在聊天的时候,很多人并不打算求真,只是一说,并不在乎,那时候就是真情流露,没有逻辑、思维混乱表现的非常彻底。当你遇到一个人表现的胡搅蛮缠的时候,有可能是因为他并不在乎这个话题,他并没有打算真的把它搞懂。当然也可能是智力自负。
第三、智力自负在高端人群非常常见。我们的教育制度导致我们的知识结构是缺失的,很多常识并不知道,但是因为自己在本专业的学历很高,就自认为自己在别的行业啥都懂,这是很常见的现象。智力自负的人一开始大家出于他的学历还很尊重他,时间一长就讨厌他了。他们总拿着自己的学科的知识套用不是自己学科的东西,漏洞百出,还死不承认。这就需要补一些方法论上的常识了。我把相关文章附在后面,是一个音频,来自《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
逻辑四规则的产生,原本就是为了把问题讨论清楚而设置的。如果不打算把问题搞明白,也就没必要使用逻辑了。逻辑四规则见本文后的相关文章链接。
相关的音频:
“知识的领域”的论证过程
相关文章:
四条思维基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