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太极拳、动气功和站桩(四)
2020-05-22 10:53:26
  • 0
  • 0
  • 9
  • 0

    书接上回。

    胯调整完毕之后,以此为界线,你的身体分成上下两部分。胯和胯以下,往下沉,不是故意用身体做沉的动作,是松,然后沉,松沉,松带来的沉。胯以上呢?是往上去。自在老师说的:“端坐(足踏)大地,头顶太空”。太极拳说的“虚灵顶劲,气沉丹田(脚底)”。一个意思。胯是中间那条分界线,上边的往上去,下边的往下来,呈现对拉拔长之势。

   不是故意用身体做这个动作,不是的,“凡此皆是意。”这些都是在松的过程中完成的。你心里要有数,检查自己做对没做对。

  很多人打拳,要么一沉,胯以上也跟着下来了;要么头顶一往上领,胯以下也跟着上去了。整个身体就没分开,根本就没有对拉拔长的状态。

    胯调整完了,就固定住。胯往上就是腰,我们不讲腰,我们讲脊柱。

五、脊柱

    固定住胯和胯以下之后,开始调整脊柱。从下开始,一节一节地调,一节一节地松,一节的下面固定,上面的往上去。太极拳名家李和生讲了一个方法,我觉得挺好。他说,脊柱一节一节地怎么拉开呢?你拧过矿泉水的瓶盖吧,矿泉水瓶盖,一边转一边上升。你就想脊柱的每一节,一边转一边上升。

    我再三说:“凡此皆是意。”日子久了,就拉开了。

    一直调整到大椎穴,就是中脉脉轮的喉轮(C5),脊柱算调整完成,不急,慢慢调,得几年的功夫。

 六、几个重要穴位和脉轮

    我在这里插一段内容,中脉脉轮和穴位的对应关系。

    会阴穴,海底轮,C1。

    尾闾,打通任督二脉,督脉上的第一关,生殖轮,C2。

    命门,肚脐眼正对的位置,脐轮,C3,练太极拳守这个穴比较多,因为在督脉上,督脉属阳,管发。命门穴左右是两个肾,这一部分叫腰。李雅轩拳论说:“以腰脊之力牵动两臂。”腰脊之力的腰指的是这个部分。

    沿着脊柱往上,夹脊穴,是打通督脉的第二个关口,它对着身体的前面是心口窝,膻(dàn)中穴,中丹田。对应在脉轮上,是心轮,C4。腰脊之力的脊指的是这个部分。初学者体会不到这个部分,只能体会到腰,所以初学者强调“以腰带手”就可以了。

    再往上是大椎穴,沿着脊柱上来的气(劲),从这里就可以分到两手去了,“形于手指”。我前面说了,如果遇到危急时刻,需要性命相搏,那就还要往上引,引到头顶百会穴去。大椎穴在脉轮上是喉轮,C5。

   再往上,有一个穴位,叫玉枕穴,就是你睡觉头挨着枕头的地方。玉枕穴是打通督脉的最后一关,也是最危险的时候。气过玉枕穴时,一旦受到惊吓,气就会在脑子里乱串,人就精神病了。这种精神病还比较特殊,要解决,需要大气功师来理顺才行。这个玉枕穴,用过一次就没用了,以后也用不上了,所以脉轮里没有它,太极拳也不讲它。为什么太极拳不讲它呢?是这样的。过玉枕穴,静气功过的时候很猛,冲击很大,甚至会听到打雷一般的动静,这个时候容易出偏。太极拳过玉枕穴没啥感觉,因为打拳打的年头比较多,气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渗过去了,气过玉枕穴的时候没啥冲击,甚至都没啥感觉。

    过玉枕穴,静气功来的猛,容易出偏,但是快,百日筑基,一百天就打通了。太极拳过玉枕穴安全,但是来的慢,一年,两年,三年,看情况。动气功介于静气功和太极拳之间。凡事有利必有弊,快就不安全,安全就慢,看你咋想了。

   再往上,按照脉轮讲,是眉心轮,C6。眉心跑到前面去了。这一点是上丹田。如果你要修道,最直接、最快速的办法,是直接守上丹田。但是,你要注意,上来就守这点,容易疯,十有八九人就挂了。还是下丹田、中丹田、上丹田来的安稳。下丹田是基础,中丹田出功夫,上丹田出啥你自己想吧。眉心轮水平往里,会阴穴竖直往上,两条直线相交的那个点就是松果体,天眼在松果体略微后那么一点点的位置,受松果体的影响。天眼管啥的,你自己琢磨吧。

   女人练内家拳,天生就比男人快三年。内功方面,男人练三年的水平,女人一个月就达到了。男女的身体结构不一样,女人可以直接守中丹田。举个例子,女人坐在梳妆台前,一化妆就是两小时,手一直抬着,就没觉得累过。男的不行,站个桩,手抬着,一会儿就受不了了,龇牙咧嘴的,跟上刑一般。

    再往上,是头顶的百会穴,脉轮叫顶轮,C7。通任督二脉的时候,气过玉枕穴,不受干扰,就会直线上到百会穴,然后转到前面,一盆水兜头浇下来的感觉。

七、舌顶上腭、下颌微收

    舌顶上腭,什么意思?督脉从头顶下来,到口腔,接任脉。口腔怎么接呢?舌顶上腭,也叫搭鹊桥,把督脉下来的气引入任脉。这个位置怎么找呢?你在打通任督二脉的瞬间,舌头会被吸上去,自动贴上腭。如果你没打通任督二脉,也要舌顶上腭,这个位置怎么找呢?你发“二”,卷舌音,然后往那一放,舌尖抵的位置就是对的。说话大舌头的,有优势。平卷舌不分的,就不好整了。

   没事就把舌头放在那个位置,一开始不习惯,慢慢就习惯了。有口水咋办,咽下去就是了。对身体有好处,道家有个说法,我忘了咋说的了。

    下颌微收,是啥意思呢?是为了通任脉。一般成年人,任脉是通的,督脉是不通的。小孩子天生任督二脉是通的,走道蹦蹦跶跶的,活力十足。任脉本来是通的,你也要摆正姿势才行,这就是下颌微收。

    下巴收到什么程度呢?“似尿非尿”,你有想尿尿的感觉,任脉就通了,下巴的位置就摆正了。你看庙里的佛像、菩萨像,他们的下巴都是微收的,你自己去看。

    前台大校长李嗣涔练气功,练的是禅密功,总结起来就八个字:“似笑非笑、似尿非尿。”似尿非尿就是下颌微收,任脉通。似笑非笑,就是自在老师说的:“眉心舒展”,嘴角微微上扬。你看寺庙里的佛像的表情,就是似笑非笑。

    八、含胸拔背

   以前太极拳不怎么谈含胸的问题,含胸拔背本就是一体的。不要故意做含胸的动作,免得成了罗锅。如果真要含胸,按照李和生的说法,意念收一下,也就收一个韭菜叶的大小,也就这样了。我前面说过胯,一收尾闾,自然就含胸拔背了。

   九、 沉(松)肩坠肘、松手腕和手指

    肩膀要沉,要松,打拳一个常见的毛病就是抬肩膀,非常常见。李雅轩拳论说:“在练时,先将全身放松,尤其是两臂,要松得如绳拴在肩上的一样,不可稍有拘束之力。

    腋下要留有空隙,一个馒头的大小。你可以把自己的拳头放在腋窝下感觉一下,你打拳也好,站桩也好,腋下要有一拳的空间,胳膊不要贴在身上。

    坠肘的意思是,胳膊肘要有一个竖直向下的意念在,你可以想象胳膊肘挂一个砝码。打拳的时候,胳膊就不会外翻。

   松手腕,意念想手腕正中间那一点上提,手腕就松了,你的手指就会有感觉。松过去了。

十、眼帘低垂

    眼帘低垂,眯缝个眼睛,能看到鼻尖,“眼观鼻、鼻观心”。也就看个一米远。初学者眼睛不要闭上,留条缝,眼睛闭上容易“丢”。功夫高的,可以闭上。

十一、无极桩

  符合上面的要求,你自然站立,就是一个桩,叫“无极桩”。

十二、调身调心调息

    太极拳、动气功、静坐都一样,先调身。调身,就是我上面说的,然后调心。你可以想象周围的杂念都进入你的大脑,意念转到鼻尖,这些杂念到了鼻尖。停一下,意念转到心口窝(中丹田),停一下,再转到小腹,下丹田。想象有一把火,把杂念都烧了。

    调身调心完毕,你的呼吸就会慢下来,不是故意让呼吸慢,是呼吸会自动慢下来。

十三、自然呼吸、顺腹式呼吸和逆腹式呼吸

    刚练拳的,不要在乎呼吸,时间久了,呼吸自然就配上了。如果有要求,顺腹、逆腹呼吸,你就在打拳前,按照呼吸的要求做三次,就不用管呼吸了。太极拳名家李和生说,就像给闹钟上发条,拧三下,它自己就走起来了,不用管它。

十四、无极桩转静坐

    身体调整好了,你可以想象尾椎骨的位置有一条绳子,轻轻地拉着你往下,你跟着绳子走,屁股轻轻地落在椅子上,也就坐个椅子边缘而已。双手按照老师的要求来,放膝盖上,还是在小腹前摆个啥姿势的,听老师的。

   坐着调身其实并不好调,站着好调。我建议,你站着调,全调好了,你再做到椅子上,保持这个身形。

十五、无极桩转动气功或太极拳

    调身调心调息完毕,你就静静地站着,无极桩站久了,静极生动。这时候,你有几个选择。

    (一)告诉身体,别动了。你就不动了,然后你就接着站你的无极桩。站个二十分钟,感觉就有了,短于二十分钟,没啥意义,都对不起你前面那些准备工作。(有冥想的例外,时间听老师的)

    (二)不压制,身体由着它去,这就进入了自发功状态。很多年前我实验过一次,自发功,时间非常长,啥动作都出来了,形意拳、八卦掌、陈式太极拳,全都出现了。很多高难度的动作,像燕翅平衡,纹丝不动。架子也非常低,没觉得费力。整个自发功状态结束,人非常舒服,我很怀念那个感觉。这些年,杂念多了,心不净啊。

    (三)借着身体微微晃动的势头,意念一给,太极拳起势、动气功的第一个动作就展开了。没有丝毫的做作。第一个动作怎么展开,我下一篇讲太极起势的时候再讲。

十六、站桩和打拳

    站的时候,是静极生动,真动起来了,马上转为动中求静。

   你看我站着,是静的,其实里面内动极大。你看我在打拳,是动的,其实里面是静的。很多练习太极拳很多年的,打拳打的少了,站桩站的多了。初学太极拳的,不建议一上来就站桩,怕给站僵了,松没有站出来,就麻烦了。

   讲个故事。太极拳名家赵琴讲的,书上没有,在DVD上。他去一位大师那里学拳,可不是初级阶段哦,是高级阶段,那时候他的本事就已经很不小了。一去,大师说,你到屋檐下站桩吧。一站两个小时,站完了,就回去了。刚开始站桩的时候,他和站桩的师兄弟一起嘀咕:“师父说手里会有一个光球,没有啊,我没看到啊,不会糊弄我们吧。”站桩站久了,咋样,手里真的有。

    自在老师教太极养生桩和太极洗髓法,班里的很多朋友能看到光球,光球的大小、旋转的速度、光球的颜色,都能看的到。什么原因?你们开了中脉的脉轮,属于抄了近道。一般人没这个机缘。

十七、准备活动

    打拳或动气功之前,可以做些拉伸运动。但是切忌去慢跑啥的,有人说了:“不要热身吗?”这和现代体育运动不是一回事。有一个练拳的学生,师父咋教都觉得他不对,气沉不下去,浮的。好久,师父才发现问题,这个学生,打拳之前,先慢跑几圈,热身嘛,到打拳的时候,恢复不了平静的状态。搞的师父哭笑不得。


  先写这么多,检查一下错别字,我就发出去了。还有一篇到两篇我就写完了。足够我目前的读者用的了。再往后的内容,我就不公开写了,针对特定的人,语音讲就是了,打字太累。

 2020年5月22日上午,写于广汉

附:王宗岳《太极拳论》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mào dié)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枰凖,活似车轮,偏沈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系列文章

闲聊太极拳、动气功和站桩(一)

闲聊太极拳、动气功和站桩(二)

闲聊太极拳、动气功和站桩(三)

闲聊太极拳、动气功和站桩(五)

闲聊太极拳、动气功和站桩(六)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